①深圳市戏曲名剧名家展演《国色天香·梅韵芬芳》开幕晚会。
②深圳音乐厅“美丽星期天”公益演出。
③格莱美管风琴大师莱奥·凡·都瑟拉赏析音乐会在深圳音乐厅上演。
在深圳音乐厅举办的“经典琴怀——大提琴赏析音乐会”。
五月的深圳,早已繁花满城。久违的文化生活回归人们的视线。深圳各大演出场所相继有序开放。记者注意到,深圳音乐厅两大公益演出品牌“美丽星期天”“音乐下午茶”也相继回归,一如往昔地陪伴市民度过美好的周末时光。深圳戏院在母亲节当天推出的公益演出、免费电影,令现场的妈妈们“从早幸福到晚”。公益,让演出变得更有意义,它已经成为一种特别值得关注的社会正能量。公益演出有效消解了疫情带给大家的心理隔阂,用艺术重建社会信心,这是对疫期身处困境的人们最善意的表达。
相信每个生活在深圳的人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带给我们既现代又热烈的力量。它充满活力,勇于创新。每当周末的夜晚,走在福中一路,深圳音乐厅总是散发着艺术的光芒,与之毗邻的深圳图书馆也是灯火通明。市民流连于此,享受着艺术的熏陶,正是无形的文化力量给予了人们心灵的支撑。
早在2007年深圳音乐厅开业之初,那时多数市民对高雅艺术的了解还非常有限,对高雅音乐更是敬而远之。在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的支持下,深圳音乐厅开全国之先河,创立了免费、每周日举办的“美丽星期天”系列公益演出。这是当时全国首个真正免费的大型系列公益演出项目,目前也仍是国内规模最大、坚持时间最长的公益演出项目之一,邀请多位知名艺术家以“讲演结合”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让市民了解音乐知识,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市民的音乐鉴赏水平和音乐素养。
2009年,深圳音乐厅又自行出资,创新性策划了另一档小型公益音乐艺术演出项目“音乐下午茶”。该项目于每周六下午在深圳音乐厅金树大厅举行,与演奏大厅举办的“美丽星期天”形成梯级效应。“音乐下午茶”系列公益演出创立了一个欣赏环境相对宽松、观众覆盖面更广的高雅艺术欣赏平台,不仅为追逐艺术梦想的青少年和本地艺术从业人士提供了专业的表演平台及美育实践的机会,也为广大市民提供了阖家欢娱的文化生活新方式。
十余年来,深圳音乐厅的公益演出得到了来自国内外众多艺术家的认可与参与,包括陈钢、叶小纲、周海宏、杨燕迪、但昭义、郑小瑛、赵晓声、王勇、石叔诚、吕思清、陈萨、袁芳、左章等。2008年,曾莅临“美丽星期天”音乐会演出的亚洲青年管弦乐团指挥庞信对“美丽星期天”的观众是这样评价的,“这是‘亚青’成立十八年来,在中国国内巡演中遇到的最安静的观众。”
多年来,深圳音乐厅公益演出还探索打造了“移动舞台”的模式,通过将演出搬出剧院,邀请艺术家把音乐带到社区、学校、企业、医院等社会机构,让高雅音乐更贴近观众,让更多观众有机会享受到免费聆听音乐的文化福利。另外,深圳音乐厅主动将弱势群体请进剧院,创办了“美丽公益”项目,邀请残疾人、留守儿童、孤寡老人、外来务工者等弱势群体走进音乐厅观看演出,用音乐向他们传达关爱,确保实现社会各人群的文化权利。
深圳毗邻港澳,与广州、珠海、东莞、惠州、中山等城构成“一小时生活圈”,在大湾区中有非常便利的交通优势。这就吸引了不少跨城观众前来深圳观演,各地观众都可在平台系统里免费申请门票。因此,疫情前,来自广州、中山、珠海、惠州和港澳等地的市民,都常来深圳音乐厅观看公益演出,在这里度过美妙的周末。
如果不是疫情到来,公益演出也许只会作为大众娱乐休闲方式的一种。然而在2020年疫情暴发的背景下,为了让更多观众“足不出户”也能欣赏美妙的音乐表演,各种形式的公益演出开启了“线上音乐会”的模式,在各大视频网站通过“云观演”的形式,引导市民观众实时“观演”,边听音乐、边讨论。比如深圳交响乐团“空中音乐会”、深圳戏院“戏曲早茶·云赏” 、深圳音乐厅“音乐下午茶”“美丽星期天”等,不仅拓展了演出平台,更创新强化了艺术普及,深受观众追捧。
十五年的坚守,一千场次的纯公益演出,城市百万人次免费欣赏高雅音乐的观演纪录,深圳音乐厅实现了观众群体的有效拓展。
如今深圳许多演出场所都在推广公益项目,深圳歌剧舞剧院曾经推出的“歌剧之门”公益演出采用“边讲边唱”的演出形式,让观众们在听到原汁原味的歌剧独唱、重唱片段的同时,更深层次地了解歌剧艺术的魅力,发掘音乐之美。深圳龙华开心麻花也曾推出公益惠民话剧演出。深圳戏院“粤剧在周末”九年来已成功演出超400场,是广东省内为数不多的汇集不同剧团、定期展演的大型公益文化活动,是鹏城粤剧粤曲爱好者共赏“南国红豆”的重要平台之一。还衍生了“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全方位、多角度传扬粤剧文化之秀,传承和发扬粤剧粤曲之韵。
正因为深圳如此众多公益演出的坚持,如今高雅艺术得到了越来越多市民的喜爱。观众们有意愿自己购票去音乐厅欣赏音乐,推动了全民的美育推广,促进了深圳演出消费市场的成熟,这正是公益演出的意义所在。晶报记者 张瀛戈
深圳市音乐会